5月3日,南半球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大选,澳大利亚的工党以碾压级的优势战胜了自由党。澳大利亚这场大选,也是继加拿大大选之后,又一个中左翼政党胜出。这是特朗普本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后,美国的盟友对他的一个回应。怎样看待这次推举?
一、是亚太形势的风向标
澳大利亚大选的成果出来了,工党以历史性、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自由党,成为澳大利亚接下来三年的执政党。
工党其实是一个中左翼的政党,它赢得大选意味着什么呢?
它的这个成果,其实不只仅是对澳大利亚有影响,它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形势、乃至全球的形势,也是一个风向标。
5月3日,在澳大利亚悉尼,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(右二)与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(左一)在竞选集会上庆祝成功。新华社记者 马平 拍摄报导
二、与特朗普的等待相违背
咱们要知道,澳大利亚的自由党与美国联系严密,不只仅跟随美国参加了越南战役,基本上美国在二战今后一切的战役,自由党其时都做出决议去参加、跟随。
特朗普上台今后,整个美国其实是“向右转”的,然后他的团队也在对欧洲的拜访中,表达出期望有更多的右翼政党可以上台。
可是从现在的大选成果来看,美国不只没有可以使得欧洲继续往右,连美国最接近的两个盟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,都没有受到影响。这两个国家的选民都用自己的选票,挑选了违背特朗普政治思想的中左翼政党。
三、工党的对华方针愈加务实
不管是澳大利亚的工党仍是自由党,他们都以为美澳同盟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的柱石。也便是说,不管是自由党仍是工党,他们都继续坚定地支撑美澳同盟。可是这两个政党之间最大的差异便是,工党在对外方针上面愈加重视多边主义,而且从价值取向上愈加重视多元文明。
在对华方针取向上面,或者是方针的履行方面,工党会愈加务实和相对愈加抑制一些。
四、中澳友谊的树立与工党有关
上世纪70年代,中澳可以建交,也是在工党的传奇首领惠特拉姆的带领之下促进的。其时中美还没有建交,惠特拉姆也不是澳大利亚的总理,他仅仅其时工党的党魁。但是他敏锐发觉到了中美联系破冰的先兆,以及国际形势改变的暗潮。他在1971年率团以党魁的身份拜访了北京,而且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密谈,然后在他1972年12月中选今后,就任仅9天澳大利亚就和我国树立了外交联系。
所以从那个时候起,中澳联系的友谊一向继续到现在。无论如何,中澳联系可以破冰,而且那么快地建交,和工党杰出的政治远见是分不开的。
案牍:沈予加
来历:川观新闻